近年来,我国微
晶玻璃行业的发展成就有目共睹,但是随
着行业竞争的深层次发展,多数微
晶玻璃企业都陷入了整体性的同质化竞争。在家电
行业到了转型的节骨眼的今天,作为家
电上游的微晶玻璃行业也不得不思考产业如何应对残酷的竞争,提高综合竞争力,并实现
战略突围等问题。为此,国内领
先的微晶玻璃企业开始转变观念,通过提
升企业技术实力,提升团
队的管理水平和各种积极性,拓展国际区域性市场,拓展产
品使用领域等方式,突破行业发展瓶颈。
行业发
展中深刻的教训
我国微晶玻璃行业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起步,发展起点虽低,但经过10多年的发展,目前与
国外的产品差距在不断缩小,在这个过程中,也涌现
出了一些优秀的微晶玻璃企业,但是,在技术创新、品牌运
作等方面还有不小的差距。
微晶玻璃行业重资产、高投入、高风险、低产出、高回报、固定投资周期长、生产特殊材料,具有不
同于其他行业的特殊性。我国目
前规模最大的微晶玻璃企业中,岱兴始创于1989年,始创窑炉面积20㎡,康尔始创于1999年,始创窑炉面积10㎡,大亨始创于2003年,科迪始创于2004年,经过十
余年的稳定发展,这些企
业已经逐渐发展成熟,成为行业标杆。与此同时,在微晶玻璃产品“高回报”的吸引力下,促使行业过度扩张,截止2007年,市场需求只需15座窑炉即可满足,而整个
行业实际投产窑炉34座,超过需求2倍以上,严重供大于求。
在市场经济中,供大于
求必然加剧企业之间的竞争,部分企
业为了占领更大的市场空间,获取更高的利润,有可能偷工减料、降低投入,生产出
质量低劣的产品。康尔总
经理杨明星先生说,“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,很容易
把一个行业做烂。”2007年,在微晶
玻璃行业竞争最激烈的时候,为了保
持产品质量和同行产品价格之间的平衡,康尔几
乎整年没有盈利。对于一个高投入、高风险的行业来说,企业一
年不盈利还能正常地经营下去,但是两
年不盈利甚至三年,那结果就可想而知了。
深刻的
教训是警醒也是动力。随着劳
动力价格的提高,我国产
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成本优势正在逐渐消失,我们的
企业已经不能再仅仅靠价格优势走向世界,从我国
整个制造业的范围来看,包括家
电行业在内的所有制造业也都已经把“转型升级”提上日程,这是我
国制造业突破发展瓶颈的机会,也是目
前微晶玻璃行业发展进程中应该浓墨重彩去勾勒的一笔。
转变理念 转型升级
在3月28日,康尔“大道同行”2013年合作商嘉年华上,杨明星总经理作的《康尔微
晶玻璃经营发展报告》中提到了“康尔理念转变四部曲”,5年内康尔计划实现“形成、发展、成熟、超越”的四部曲:追求量化,独家满足市场需求;追求品质,品质是立业之本,亘古不变的制胜之道;追求效益,做精做细,不断开发新产品,丰富产品线,满足客户需求;实现超越,开放、和谐、务实、创新。这“四部曲”不仅表
现出了康尔作为行业领航者的野心,同时也
道出了未来五年企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。
而从世界范围看,现在几
乎所有开放的市场经济国家生产力都处于过剩状态,企业取
胜的手段已不再单纯靠产品本身,更多在
于品牌的树立与营造,技术的创新,诸如目前的苹果、三星、华为等。21世纪的
大型企业已加快品牌全球化趋势,当然,这背后
需要技术创新力、资源控制力的支撑。中国企
业要参与国际竞争寻找新的市场机会,实现企
业的更高层次发展,推动“中国制造”向“中国创造”迈进,关键成
功要素之一就是走品牌国际化道路,实现从
产品走出去到品牌走出去的跨越。
在这个过程中,企业必
须不断加强管理,降低成本,强化创新,提高综合竞争力,在合适的时机,果断进行国际化发展,同时在
此过程中树立良好品牌形象,并进行文化创新。目前,康尔已
经实现的自动化生产线,在未来5年康尔要实现“两个提升”:提升企业技术实力,提升团
队的管理水平和工作积极性;“两个拓展”:拓展国际区域性市场,拓展产品使用领域;“两个降低”:降低产品制造成本,降低投资风险;“两个实现”:实现产品免检上线,实现提
供性价比最高的产品,都是与
转型升级的理念、“走出去”的姿态契合,不断推动企业的发展。
在这个
行业转型升级的节骨眼上,微晶玻
璃企业应该认识到,理念上
的转变还只是转型升级的一个开始,要真正
意义上地突破发展瓶颈,还需从质量、成本、人才、品牌等
多方面进行培养和提升,更要在信誉、服务和
管理等企业核心价值观上下功夫